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观测情报室开展应急案例分析学习

产品中心 373

借助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一大批省市级智能化工作面加速推进,38家生产矿井全部实现采煤不见煤、产煤不烧煤,先进产能占比达到75.66%。

需求方面:2020年7月份国际动力煤需求整体减少。当月,中国粗钢产量为9340万吨,同比增长9.1%;日本粗钢产量为600万吨,同比下降27.9%;韩国粗钢产量为550万吨,同比下降8.3%。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观测情报室开展应急案例分析学习

具体价格走势情况见下图。因缺少进口额度,此前依赖进口煤的部分电厂不得不转向使用国内煤发电,而那些仍有剩余额度的电厂则采取了观望态度,终端进口煤需求持续不振。虽然欧洲地区耗电量有所增加,但与此同时欧洲地区新能源出力情况较好,再加上天然气价格较有优势,终端耗煤需求疲软,欧洲三港煤价小幅下降。分煤种看7月份中国进口煤炭最大量的煤种为动力煤(包含烟煤和次烟煤,但不包括褐煤),占全部进口煤炭的40.5%;排在第二位的为褐煤,占比为28.7%;其次为炼焦煤,占比为28.2%。目前各港口锚地澳煤,除少数国有钢厂可通关卸货外,多数地区存在通关困难的情况。

7月份,波兰煤炭产量为883.5万吨,较上年同期的955.9万吨减少7.57%,较6月份的771.9万吨增加14.46%。8月份,国内炼焦煤市场供需宽松格局没有改变,焦化厂仍以按需采购为主,煤矿库存延续增势,炼焦煤市场整体偏弱运行。获奖项目集中在煤矿精益管理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代表案例有山西潞安集团开展的大型煤炭企业以安全为中心管理体系的构建。

我们的改革成就受到国务院国资委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产业结构调整做法、首山化工四带四促党建工作法等还在全国逐步推广。一是战略管理与商业模式领域。代表案例有开滦集团开展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物资管理四集中体制的构建。四是财务管理与金融服务领域。

这一时期,获奖项目集中在发展战略、文化建设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代表案例有淮北矿业集团开展的大型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优化方案与实施。获奖项目集中在管理模式、风险管理、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四个部分,代表案例有河南义煤集团开祥化工开展的大型煤化工企业两化融合的创新与实践。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观测情报室开展应急案例分析学习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表示,当下,全行业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管理质量也是企业改革发展最关键的任务之一。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发生了深刻变化,管理的幅度在扩展,深度在增长,对企业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期间,获奖项目中企业内部物资管理依然占据获奖项目的半壁江山,其次为物流体系规划。一是关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对加强企业集团融合发展和内部管控带来的新挑战。

他表示,该集团从单一的煤炭生产到平煤神马两大企业成功重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从公司制改制到混合所有制破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构建完善;从三化结合促转型到走特色转型发展道路,做强三大核心产业的战略方向、战略路径更加清晰。获奖项目集中在发展战略、创新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代表案例有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展的国有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改革路径的设计与实践。目前,在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生产能力由450万吨/年提升至600万吨/年;平均工作面单产实现34.8万吨/月/个,与2018年相比单产提高了40%;矿井综合单进323.6米/月/个,提高了30%;快掘单进最高达到2020米/月/个,掘进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仅开采、掘进、辅助系统就减少井下作业人员1万多人。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企业管理创新作为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深入推动。

其中,成本费用管控和全面预算管理一直是煤企最关注的研究方向,前者获奖成果占比为51.8%。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煤炭企业在党建工作、产权管理、投资决策、科技创新、预算管理、安全生产、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科学高效、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规范化。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观测情报室开展应急案例分析学习

该领域可细分为:成本费用管控、全面预算管理、货币资金管理、应收账款管控、审计评价、财务风险预警、金融服务等。获奖项目多集中在管理模式、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三个方面,代表案例有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煤炭企业结合发展战略和管理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分析和攻关解决。十二五期间,对标管理在煤炭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了两化融合发展。近年来,以国家能源集团、原兖矿集团为代表的煤炭企业走出了国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二是组织变革与集团管控领域。代表案例有平煤股份运销公司开展的大型煤炭企业销售物流体系构建与实施。近年来,煤炭企业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不断完善重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动态预警机制,实施风险管理考核制度,强化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

李毛表示,未来该集团将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工人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探索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制度。从获奖分布看,发展战略占32.54%,品牌文化建设占15.67%,发展模式占19.44%,其余方面占32.35%。

五是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领域。十二五期间,行业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加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代表案例有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开展的集团管控视角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创新体现在三个阶段五大领域从专业领域维度看,获奖成果可划分为五个领域:战略管理与商业模式,组织变革与集团管控,生产运营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与金融服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从发展来看,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始终围绕行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开展。

具体来看,内部控制占3.41%,管理模式占38.69%,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占9.26%,人力资源占16.35%,绩效管理占15.53%,风险管理占14.17%,其他占2.59%。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持续加强企业管理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执行体系、评价体系等建设。商业模式和创新管理获奖占比逐渐上升,发展模式和文化建设占比有下降趋势。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处于脱困发展阶段,企业积极探索降成本保生存的成本费用管理模式,获奖项目集中在全面预算和成本费用管控两个方面。

截至十一五末,煤炭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管理创新找准风险点、筑牢防火墙,企业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解宏绪对近20年来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做了总结分析,相关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就国企改革、煤矿四化建设、十四五期间煤企管理创新的重点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未来需关注四大方向一是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二是煤炭行业智能化发展,三是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四是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在谈及十四五期间煤炭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方向时,相关人士也表达了各自观点。

这在全国范围内讲述了煤炭企业管理创新故事、分享了管理创新智慧,提升了煤炭企业的形象。十三五以来,去产能带来的政策利好开始逐步释放,供应链管理更为普及深入,企业物流体系也逐步成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此期间,获奖项目集中在煤矿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集中,代表案例有陕煤集团柠条塔矿业公司开展的大数据背景下煤矿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实践研究。未来,加快紧缺型和复合型的专门化、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加快多元文化背景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煤炭走出去企业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领域在拓展内涵在丰富2002年以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已连续开展近二十届全国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工作,评出获奖成果2436项,其中178项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回顾近20年来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践,煤炭企业的管理领域不断拓展,管理内涵不断丰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煤炭企业不再单一的把研究重点关注在成本费用和预算管理,而更侧重于研究建立良好的资金管理系统和投融资服务平台,通过自身挖潜,在经营过程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金资源配置,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五是形成了重视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十三五以来,煤炭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以来,去产能成效逐步显现,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行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三是关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对推动国有企业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在此期间,获奖项目主要集中在以成本费用管控和全面预算两个方面,代表案例有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千万吨矿井体系成本管控模式探索与实践。

综合采取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处置等方式,不断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从获奖情况来看,管理模式在组织变革与集团管控领域占比较大;风险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占比逐渐上升;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占比有下降趋势。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